目前,中国最高决策者们正在为国家的未来五年制定发展方向,新一代领导班底也即将产生。我们研究了中国官方及相关调查的数据,以探究中国家庭生活乃至中国社会正如何发生变化。
结婚率下降 离婚率上升
2015年,中国政府取消了其臭名昭著的独生子女政策。该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却导致了严重的性别失衡。
尽管现在开放了政策,一个家庭可以生育更多孩子,拥有更大的家庭,但中国的结婚率日趋下降,越来越多人最终选择离婚。这种趋势愈发向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靠拢。
然而,这种初步印象可能具有误导性。
上海纽约大学心理学助教李萱解释说:“一直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比美国和西欧国家低得多。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大陆的很多人最终还是会结婚。因此,中国家庭、社会以及国家正在分崩离析的说法在数据上是站不住脚的。”
性别失衡问题
虽然中国在2015年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但仍会成为今后的问题。在中国,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30岁以上的未婚男性:剩男。
报道称,在2015年,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国商人起诉了上海的一家婚介公司。他付给该公司七百万元人名币,以寻找结婚对象,但该公司未能为他找到一位妻子。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高路易(Louis Kuijs)说:“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推进并加剧了人口结构的改变,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给劳动力带来了负面压力,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他说:“尽管在2016年1月,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变成了二孩政策,但现在较高的出生率,只有在20年后才能转化为劳动力。”
生活水平的提高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传统的性别观念,从而会对性别失衡产生积极的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家庭与人口研究中心的郑穆说:“性别失衡的情况已经在改变了,这有赖于生育政策的放宽、观念的改变、女性教育水平和工作地位的提高,以及更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
但目前,性别失衡的现状使得男性难以找到妻子。
高住房拥有率
在有关“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的讨论中,有一个突出的细节: 与欧洲国家或美国不同,中国的千禧一代中,名下有房的人明显更多。
尽管来自汇丰银行的数据主要包含的是中国都市地区,但仍说明关键的一点:父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儿子提供住房,以便其能娶到妻子。
该数据发布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所副主任刘捷玉博士于4月份接受采访时说到:“在中国,丈夫为妻子提供房子是一种惯例。如果男方不能提供婚房,爱情故事往往会屈服于现实。”
消费结构改变
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都在稳步增长。过去十年间,人们在食品上的花费大幅下降,在健康、服装和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增长了。用于通讯的开销也增长了,手机使用量的激增证明了这一点。
智能手机不仅仅用于通讯开销。微信已经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几乎无法想象没有手机的日子。
北京博达克咨询有限公司技术分析师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解释说:“微信被设计得像一个百宝箱,类似于数字化的瑞士军刀。”同时,消费者们享受着微信带来的各种便利,包括支付水电气费、无现金支付、打车、租自行车和转账,当然也包括聊天。
开阔的国际视野
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可以在孩子的教育上花更多钱,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父母送孩子出国读书。并且,有大量留学生在学业完成后返回了中国。
金融和资本市场(IHS Markit)的首席亚太经济学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ajiv Biswas)说:“留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回到了中国,2016年就有43300人归国。”
中国留学生群体人数日益增长,他们拥有国际学位和海外生活经验。这将使中国未来的商业领袖和政治领导“更具国际化思维、能更好地理解别国文化。在近十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因此这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并且,拥有欧洲或美国大学的学历,不仅能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助于寻找人生伴侣。【全文完】
作者:Andreas Illmer
编译:黄金镛
校改:葛玮玮
经济发展越来越迅猛,但相应的生活水平并未提升一大截,反而年轻一代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虽然经济能力在不断地上升,但随之而来的更重的生活压力和负担。
五张图表直接明了做出总结,不难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年轻人的社会压力也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