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蜂的困境-经济学人
张亚丽(音译)从小在中国农村长大,记得农村生活的艰苦。她家住在山西省农村的一个山腰,那里随处潜伏着蛇和蝎子。如果你能躲过它们的攻击,那么一定逃不过蚊虫的叮咬。但是张亚丽和其家人却无法离开他们那地处偏远的房子,搬到村庄的安全地带,因为只有山里没有喷洒杀虫剂。比起蚊虫叮咬, 让张亚丽一家更担心的是可能杀死蜜蜂的农药。
目前中国蜂蜜产量位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杀虫剂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蜂蜜制造行业。中国约有25万蜂农,他们提供的蜂蜜总量占世界的1/4,然而,今年的新冠肺炎成为了他们更为头疼的问题。以前,蜂农们为了找寻花粉和花蜜,不断转场蜂群,奔走于全国各地;而现在,许多天以来,为控制疫情实施的管控措施限制了蜂农转场。
一只蜜蜂一生平均飞行里程超过1500千米,中国蜂农一个季节的转场路程约是其两倍,足迹纵横西部和南部的平原。冬季,蜜蜂在蜂箱里簇团取暖,而蜂农则可借此机会离开蜂群,走亲访友。但是,一月底地方政府开始限制人们出行,许多蜂农被困。他们不能回去带 蜜蜂转场。那些带着蜂箱的人也无法出去。许多蜜蜂死于饥饿。张亚丽说:“前些年,我们的亲戚会带蜂群去到南边寻找早春的花朵和油菜花,但今年谁也去不了”。
二月中旬,中央政府宣布放松对农业工人和物资流动的管控措施。但农业工人们仍面临包括健康检查在内的多项困难。如果蜂农被要求自我隔离,那他就会遭殃,因为这意味着他要与蜂群分离。即使是那些正常经营的人也会尽力弥补他们的损失。在最好的情况下,养蜂也盈利微薄。王宝荣(音译)是云南的一位蜂农,正常情况下,他靠养蜂一个月收入约有1000元(140美元),这是这个贫困南部省份农村家庭的平均收入。王宝荣说“蜂农不得不靠天吃饭”。
一些人可能依靠因蜂农而发展起来的行业来增加收入,即给农民的农作物授粉。在中国的部分地区,由于杀虫剂的使用、气候变化以及变形翼病毒等疾病,野生蜜蜂种群数量正在下降,迫使农民手工授粉。这是一个劳动密集的过程,因此产量较低(中国大约三分之一的梨树都靠此方法授粉)。但张亚丽说对这些服务需求量最大的地区离这里太远了,不值得举家过去,比如最西边的新疆和最北面的内蒙古。
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出行也越来越容易了。但是对需要转场的蜂农而言想要赶上早春的花已经太迟了。张亚丽抱怨说新冠肺炎爆发前,生活“平平淡淡”——并不是由于她父亲欠佳的健康状况。她说:“我们应该将蜜蜂的精神运用到生活中,认真学习、保持忙碌、慢慢变老”。【全文完】
作者:未知
编译:夏仁玲
校改:唐娟
在b站看到不少采野蜂蜜的人 还是希望给蜜蜂留下一点
疫情不仅伤害了蜂农,也伤害了一些小鸡养殖场,我们应该要汲取蜜蜂精神,积极面对,充满信心!
蜜蜂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认真学习、保持忙碌,不仅适合运用到生活中,在学习中我们也应如此
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范围实在是太广了,对有些行业的影响是我们根本意想不到的
疫情期间听过各种生活故事,世间的一粒土落到一个人肩上,变成了一座山,但乐观的人从危机中看到转机的希望,发扬蜜蜂的精神吧,认真学习、保持忙碌、慢慢变老!
疫情期间,各行业面临了不同程度的挑战,现在经济正在慢慢复苏,希望各行业都能好起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蜜蜂精神,认真学习、保持忙碌、慢慢变老。
疫情的爆发真是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严重影响,希望赶快好起来
蜜蜂精神:认真学习,保持忙碌,慢慢变老!值得学习!
读完本文,感慨新冠肺炎给全世界的许多行业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养蜂行业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危难时刻,中国人民更应该学习蜜蜂的勤劳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务实精神以及自律精神!相信,我们定能战胜疫情;相信,生活马上就会回归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