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印两国政府采取措施减缓边界紧张局势之际,北京时间6月15日,在靠近阿克塞钦的加勒万河谷地区,至少20名印度士兵与中国军队发生流血冲突,冲突的细节仍不为外界所知。
印度军方声明在该起冲突事件中有1名印军军官和2名士兵死亡,在随后的报道中,印度官方还确认另有17名印军士兵另因“暴露在零度以下的高空地形中,已经因伤死亡”。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士兵是否存在伤亡情况。然而,中印两方都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两方还没有在冲突中实际交火过。
争议领土

图源CNN报道
此次发生冲突地区——阿克赛钦,属于中国新疆自治区的一部分,印度称为拉达克。双方都指责对方越过了既定边界,即沿着山谷西段的实际控制线(译者注:实控线是指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东、中、西三段。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125,000平方公里,其中东段约90,000平方公里,中段约2,000平方公里,西段约33,000平方公里。)
英国历史学家内维尔·麦克斯韦尔( Neville Maxwell)在其相关书籍中称该地区为
该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处,平均海拔4200米,十分寒冷,不宜居住,即使是在夏天,也是常年被冰雪覆盖。双方边防人员在该地区已发生多次打斗和小规模冲突,中印双方都发表了声明,愤怒指责对方试图越过实控线。
为什么双方都如此重视该地区呢?

图源搜狗百科
尽管中印两国的关系在1950年代刚建交时有过一段蜜月期,但因两国位于喜马拉雅山附近的边界迟迟没有划定,所以两国关系迅速恶化。
两国边界线大部分是由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英国测量人员划定,本就模糊不清充满争议。这导致中印两国在1962年爆发了中印战争,印军遭到重创,但是当中国军队撤军后,印军即开始在东段继续向麦克马洪线挺进,到1963年开春后中印两军重新在麦克马洪线附近形成对峙。(译者注:麦克马洪线是指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伪造的英属印度与中国的划分界线。)
2013年,印度一直对这两片中国控制的地区声称拥有主权,但中国政府表示对西段不存在领土争端。
分析家拉里·沃策尔(Larry Wortzel)在一份美国军事报告中写道:
(译者注:中印自古相邻,传统“习惯边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基本没有争议。)
加之阿克塞钦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血腥战争导致该地区的分裂,中印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译者注: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克什米尔地区由两个国家分治: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即自由克什米尔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即查谟-克什米尔邦。印度方面则声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了部分东北部地区,即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实际上这两个地方根本不属于克什米尔地区。)
这造成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现状——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相互指责对方越境或寻求扩大领土,以此作为发动冲突的借口。
冲突催化剂
首先,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哈什·V·潘特( Harsh V. Pant)认为,当前危机的起因是由于印度去年撤销查谟和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以及将前印度分裂为两个领土。(译者注: 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当地时间2019年8月5日在议会宣布,将取消“查谟和克什米尔邦”的“特殊地位”,废除印度宪法第370条临时条款,“特殊地位”是指包括拥有自己的宪法以及除国防、通讯和外交事务以外的决策权。之后“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将会重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另一部分是拉达克,后者不设立法机关。)
此举遭到巴方严厉谴责,认为印度单方面改变争议未决的克什米尔地区的现状(译者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素有主权争端,两国曾为此爆发多次战争)。
其次,2017年,中国建筑人员试图在有争议的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修建一条新公路,这在洞朗地区(译者注:洞朗隶属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引发了一场持续长达73天的边界对峙。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连同2台推土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侵入中国洞朗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局势紧张,即“多卡拉对峙”,2017年8月28日下午14时30分许,印方将非法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印方边界一侧,期间中印两国士兵发生了拳脚冲突。
在洞朗冲突发生后,两国都在边界地区修建了新的军事设施。印度于2019年,建设完工一条新的全天候公路,这条公路非常接近实际控制线(译者注:印度战略全天候公路是指从德普桑分地到加尔万河和昆仑山口一条长达255公里的公路)。
这条公路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印度边境沿线的部队,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斗拉特别奥里地机场公路,获得补给(译者注:斗拉特别奥里地是印度方面对于靠近喀喇昆仑山口的一处地方的称呼,该地位于中印边境,尚未正式划定国界,印度认为此处属于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这一举措对印度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阵地或在边境建立军事设施十分有利。
潘特补充道:“早些时候,主要是中国在边境沿线搞基础设施建设,但现在印度也在加强边境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引发了印度的恐慌,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涵盖了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的国际政治、组织和裁军中心副教授,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表示:
“中巴经济走廊”是习近平主席签署的“一带一路”贸易发展计划的“关键要素”。
冲突限制因素
最近一次对峙的地点加勒万河谷,是一个相对较低的高原,便于部队移动。
然而事实上却有很多限制因素,一是天气原因,冬季严寒,大雪使得军队无法进入大部分地区,这意味着演习的空间非常狭小。即使在天气条件更好的夏季,在海拔、天气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情况也不容乐观,简单的机动和补给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发动全面的军事冲突了。
二是海拔高度上升过快可能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即使对健康的年轻士兵来说也是如此,包括可能肺水肿和脑水肿等高原反应的情况。
在4000米以上的高度作战,几乎改变了战争的方方面面。士兵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适应2400米以上的任何海拔高度,这个高度,使得一切都变得十分困难。后勤补给极其有限,空中武力也很难展开,所需的补给量要高得多,即使是射击也会更加困难。
艾丹·米利夫(Aidan Milliff)表示:
随着两军开始恢复撤军程序,现在人们的注意力将转移到中印双方领导人身上,是否能够避免当前的口水战失控,演变成一场艰难而代价高昂的冲突。
6月1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双方同意公正处理加勒万河谷冲突引发的严重事态,共同遵守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尽快实现局势降温,并根据两国迄今达成的协议,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全文完】
作者: James Griffiths
编译:徐倩茜
校改:邹彧
这个栏看了好多篇。。至少从我个人的角度,这篇才算得上“新闻”
哈哈,谢谢宁的肯定
边境冲突一直都在,只有国家强大才没有别国敢随意开战
阿三以为美国在背后给它撑腰,就忘了看看自己几斤几两!不断挑起边境冲突试图转移国内矛盾,这点倒是得到主子亲传。充当新冷战棋子,引火烧身而不自知,太过可笑。但是不管怎样,国土问题寸土不让!
习惯性认为怎么怎么样不科学,还是说清楚的好
国土这种东西界限一定要清楚
印象里这已经不知道是第一几次和印度发生边界冲突了,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肯定是希望世界和平的~
领土一点也不能让
这种时候挑什么事哦,是不是中国强大了,一个个都眼红了。
神奇的国度。想到了印度的神剧! 边境冲突难以调和, 但我们要维护领土完整
印度这个国家真的很迷,总感觉脑子不好的亚子
阿三好跳
边境地区的摩擦一直都存在,不清不楚又很难说清到底是什么情况。
peace&love 战争和冲突只会带来伤害 和平发展才是最好的道路
隐约感觉中国的发展(比如文中提到的“一带一路”)总让一些国家心生恐慌啥的,共同发展难道不是win-win situation吗。至于边境冲突的问题还是希望能尽早和平解决吧。
译者补充的内容十分全面,感觉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中国能有一个稳定和平的边界环境。
还是和平对话解决问题吧,矛盾与冲突对于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但是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在这一区域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其实还是有限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处于地势高的一侧,易守难攻,整体地形对南亚次大陆有压倒性优势。但这也决定我国对印度的威胁也比较有限,因此地势极高地形崎岖基础设施跟不上的青藏高原很难进行大规模的部队和武器部署,后勤的压力也大大高过印度方面
印度的其西北部居民的人种和语言与主体不同,导致印度政府向来对这个区域非常重视。与此同时,从印度地图可以看出来,其主体部分与西北邦仅仅靠一个“鸡脖子”,也就是西里古里走廊来连接,一旦这个走廊的安全受到影响,西北帮的独立可能就大增。这也是为什么印度一直在南亚次大陆兴风作浪,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和尼泊尔,都是为了增加这个走廊区域的宽度。因此我国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到这一点,在关键问题是寸土必争,不能让阿三得逞。
这种模糊边界问题最容易引发争端,但是又最不容易解决
希望和平,冲突和战争能避免则避免。
模糊地带的后果,涉及祖国领土绝不退让
领土主权问题不容反驳。是我们的绝不退让,不是我们的也不会瞎争,但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总要解决清楚才好。
三哥又忘了60年的痛了
1962年中印之战,麦克阿瑟曾评价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毛爷爷也说,想了很久,不知道印度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哈哈哈哈哈哈
这里关注到了一个问题 一带一路为啥让周边国家那么恐慌?这本来是个互惠互利的活动啊
主要是“中巴经济走廊”,一是印可能觉得中国是在扶巴制印,中国对印度实行战略遏制和包围的一部分;二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经过印巴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在该问题悬而未决之前,意味着中国插手并挺巴反印~
每次看到与领土争端相关的新闻都下意识紧张,诸如南海争端~这又冒出一个啥印度,哎,啥时候才是个头~不管怎样,希望中印友谊长存!
果然,不清不楚的地方最容易出问题
没错,但是这个又不是一下子双方就说得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