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不久前,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刚结束,毕竟是自己国土上开的国际盛会,还是倍有面子的。互联网治理被端上了话题桌,中国颇有大国风范地表示要严管国内互联网环境,强调网络主权,却另有声音质疑这样“固步自封”。

 

【网络治理,峰会主题】

2016年11月16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省乌镇召开(后文简称“峰会”)。这是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邀请了世界范围内1200位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团体的互联网领军人物参加。本届大会中,“互联网治理”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周三(11月16日),乌镇峰会开幕式上,与会者通过视频听习近平主席讲话 | 路透社

周三(11月16日),乌镇峰会开幕式上,与会者通过视频听习近平主席讲话 | 路透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恐怖主义、网络假新闻等负面问题也日益猖獗。本次峰会上,中国表露了加大互联网治理力度的雄心,国家领导人与商界领袖都呼吁加强网络管理。

就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期间,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上有不少用户杜撰的虚假恶意信息大量传播。有认为这些信息影响了美国大选本身,使天平偏向了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社交媒体在此次特朗普选举中扮演的角色足以引起思考。腾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旗下有目前中国普及率最高的社交网络app产品——微信。他在会上表示,特朗普的胜利,给全球范围内的人们敲响了警钟,警示大家虚假新闻的危害性。

该观点也得到了会上其他企业主管人员的支持。悉尼大学专门研究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袁景东(音译)副教授指出:“(特朗普大行其道)由此我们更应谨慎考虑,中国互联网应该允许用户多大程度的自由。”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周四(11月17日)的讲话中打了个比喻:“装好刹车再上路。”并提出了一系列网络可信度建设的建议,其中一个方面是从法制入手,“建立对于网上失信的追责制度,尝试建立网上不实信息查证和更正制度,健全对网络守信典范的奖励制度,奖罚分明,弘扬社会正气。”

【严抓严管 孰是孰非】
去年,一系列互联网管控措施在中国正式实行,其中包括11月7日刚通过的《网络安全法》。该法规明年六月生效,将进一步收紧对互联网自由的限制,其中的条款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特定个人信息和商业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进行国家安全评估并对中国的安全机构予以协助

一些外国企业质疑,“互联网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灵活自由性,不应该把它当作一种用防火墙圈起来的公共资源。”并担忧自己会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人担忧这样的限制会阻碍中国的创新发展力量,而创新是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的源泉。但中国互联网管理者表示,网络安全法不是要限制国外的技术、产品,而是为了防止网络恐怖主义对“关键基础设施”带来威胁。

中国愈加强硬的姿态或许在峰会现场也可窥见一斑。例如过去两届中,参会者可以自由访问通常情况下被中国互联网防火墙屏蔽的外国网站,包括谷歌(Google)、脸书(Facebook)等,但是今年不开放了。本届峰会首日,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发表的开幕致辞中,也反复强调尊重“网络主权”。

不过,尽管在中国网络领土上备受冷遇,脸书等外国知名互联网企业依然派代表出席了本次峰会。

【建设未来 世界同心】

网络恐怖主义,即恐怖分子利用互联网开展煽动、培训、策划、联络等犯罪活动。峰会期间开展了“网络反恐论坛”,联合国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也正在考虑建立多国网络反恐协议的可能性,但是,光是对网络恐怖主义找一个统一的定义都困难重重。网络反恐离不开世界性的合作,各国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协同应对。其他网络安全问题亦然。

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中习近平主席提到,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以互联网的全球普及度而言,各种网络安全问题不会局限于一国,如何建设系统化、国际化的互联网治理机制,整个国际社会需要共同计划。[全文完]


作者: 凯瑟琳·卡德尔(CATHERINE CADELL)

来源: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 )

源网页: China says terrorism, fake news impel greater global internet curbs |2016年11月20日

编译:杨璐

责任编辑:三表叔

觉得赞就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