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最具争议的社会政策之一。毛泽东相信“人多就是力量”。从1949年到1976年,中国的人口从5.4亿增长到9.4亿。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自由经济改革家开始认为,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阻力。当时的政府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即“独生子女”政策,以确保人口增长不快于经济增长。
1980年政府推出一项政策,即原则上城市家庭一户一胎,但如果第一胎为女孩,则可申请第二胎。农村家庭可生两胎,而少数民族家庭可生三胎以上。
虽然独生子女政策仅针对城市居民,但生育控制措施在全国都极为严格。违规者将被处以罚款和强制堕胎。有些地方的官员为了达到人口目标,甚至会要求达到生育限额的女性做绝育手术。
人口老龄化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于2015年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以二孩政策取而代之。今年(2021)5月31日,中国进一步放宽生育限制,实施三孩政策。
人口老龄化如今是中国一大问题,根据2020年11月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6亿,占人口的18.7%。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据将达5亿。
虽然全球都面临着老龄化的趋势,但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大(约占全球总人口20%)、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以及中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等因素,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此外,中国的生育率仅为1.3(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之比),为全球最低水平。今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的婴儿数仅为1200万,与2019年的1465万相比下降近20%,这也是自上世纪60年代大饥荒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人口预计在接下来几年内达到峰值,比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预估的时间要早近10年。
三孩政策
三孩政策的出台在网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许多人感到震惊和愤怒,认为国家在操纵居民的生育决定。微博网友说道“难道他们不知道大多数年轻人连自己都养不起了吗”,“这项政策完全不懂人们的需求”,甚至有网友将此前独生子女政策时期的横幅照片发布在网上,写着“一人超生,全村结扎”。新华社发起了一个网上投票,询问网民是否会生第三胎,31,000个网民中只有5%选择“会”,大多数人选择“不可能”。网友还用“民不聊生”这个词语对此进行调侃。
城市V农村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所在地区。在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人,也就是第一批独生子女,选择生二胎的比例非常小,那么他们选择生第三胎可能性将更低。9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习惯了独生子女文化,对二胎采取“观望”的态度。城市地区的年轻夫妻也没有那么倾向于生男孩。
相比之下在农村地区,上世纪8、90年代出生的人如今都有了二孩。而他们对三孩政策的态度则取决于已有孩子的性别。

三代一起逛北京商场
养育负担
养育三个孩子会引发性别和代际问题。性别歧视是中国职场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一些女性受访者在回答是否计划生二胎时表示,她们的老板不愿意承担生育成本,这一点会影响她们的决定。除非性别歧视能够得到完全解决,否则生第三胎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岁以下婴幼儿的保育服务也很有限,这意味着,一旦妈妈的产假结束,她的母亲或男方的母亲将会接手照管孩子的任务。此外由于缺少优质的养老院,这些老年人还需要照顾自己的父母。简言之,对于每一代来说三胎都是一个负担。
政府措施
中国政府此前表示会提供更好的婴幼儿设施,增加老年津贴,提高产假待遇,降低教育成本。还承诺会“保护女性职场权利”,但是言过其行。2019年政府表示要让反歧视法得到广泛实行。雇主在面试时不能询问女性的生育计划,招聘时不能写男士优先,一旦违法将被罚款5万元。但实际上,惩罚措施很少得到实施。2020年11月,Boss直聘网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三分之一以上的女性表示,一旦她们怀孕,经理便会立刻寻找下家来取代她们。还有一些公司让女性新员工签署合同,保证其在一定年份里不要孩子。
专家分析
面对中国的人口问题,有些分析专家表示担忧,在达到高收入水平之前人口便呈下降趋势,可能会使中国经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还有的认为老龄化人口将成为年轻人和中国财政的沉重负担。国际关系专家认为,人口下降会影响中国的超级大国计划以及与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这方面美国利用移民政策来应对较低的生育率。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伯特•郝福满(Bert Hofman)表示,中国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人口数量已不再是经济的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可以通过教育和科技来实现。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提高退休年龄来扩大劳动力。
其中抚养系数是关键,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旦劳动年龄人口到达峰值,抚养系数会迅速上升。但提高退休年龄将会在瞬间改变这一系数(分子降低,分母升高),不过对于人口趋势来说仍是权益之计。
虽然郝福满认为养老金会极大地增加财政压力,尤其是如果将农村的养老金提高到与城市同等水平,但中国的人口下降趋势较为缓慢,不会改变如今的经济发展方向—至少未来几十年不会。
长期的经济增长有赖于三个因素:人口、劳动力和生产力。中国在未来十年里将会与日韩等国一样,人口呈下降趋势,而增加劳动力可以起到平衡作用。不过,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所说,
【全文完】
作者:Editorial Board, ANU, Jieyu Liu
编译:魏丽红
校改:黄小津、吴慧
我高中班长爷爷家生了十二个孩子,每次他们家过年合影就像全村吃席。我很难想象如果那时候没有对生育进行限制,现在的我们是什么样的生活。看起来好像是如果孩子们全部成年了,那就是十足的劳动力,但是如果没成年,那十二个孩子吃的都是啥,穿的是啥。老大穿了老二穿,谁出门谁穿衣服。那是啥日子。
但是我一问班长,结果班长家里根本遇到过没有这种问题。哪怕生了十二个孩子都没有这种问题。因为班长爷爷家里有很大一块地皮和矿。
这就让我想起了现在,放开三孩,是专家真的看不到一般年轻人不敢生育吗?我觉得他们能看到。这个政策有一种给能生的人敢生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感觉。如果精英阶层人数越来越多,不知道会不会挤压下面阶层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