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长期纷争

【川透社节译报道】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永恒战争”在历史与意识形态的交织中不断延续,尽管技术进步和国际干预改变了战争形式,但和平的实现仍遥不可及。这场冲突不仅定义了中东局势,也深刻影响了全球地缘政治和现代军事战略。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长期纷争

对以色列人而言,2023年10月7日是其建国75年来最黑暗的一天。在这一天,遭到屠杀和劫持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数千名全副武装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成功突破加沙地带的坚固边界,闯入以色列,实施了骇人听闻的暴行。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加沙战争是他们75年来不断经历的惨烈事件。到3月底,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已造成数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包括数千名儿童,还有超过一百万人无家可归。

实际上,冲突管理是双方及其国际调解者所能采取的唯一可行选项。两国冲突从开始以来就始终被宗教和神话推动,而非具体利益或精确战略,这种非理性的特质是冲突无法解决的主要原因。只有直面这一现实,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才能真正着手应对这场危机。

这是我的地盘

犹太人最初只是出于宗教原因而迁入巴勒斯坦,或是为了逃避东欧的反犹太骚乱。1904年左右,一批年轻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开始移居巴勒斯坦,大卫·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就是其中之一。本-古里安的构想很简单——获取尽可能多的土地,并让尽可能多的犹太人在此定居。这一观点贯穿他的一生,指导着他处理冲突的方式。

犹太地的“瑞士”计划

1917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取得了一项重大成就,英国外交大臣阿瑟·贝尔福(Arthur Balfour)宣布英国支持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家园”,这与英国夺取圣地的战略计划密切相关。1此后,犹太移民引发了针对犹太人和英国当局的阿拉伯暴力。1936-1939年的阿拉伯大起义之后,英国任命的皮尔委员会2提出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和阿拉伯国家。尽管该计划会让阿拉伯人获得约75%的土地,但他们依旧果断拒绝了犹太国家的设立。最终,英国撤回了该计划。

1942年,纳粹正在威胁整个犹太民族的生存,犹太复国主义领袖哈伊姆·魏兹曼(Chaim Weizmann)于是呼吁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还将其比作瑞士——“资源贫困的小国”,却成为了有秩序且稳定的民主国家。

未竟的收益

1947年,联合国大会建议将巴勒斯坦划分为两个区域,耶路撒冷由国际管理。阿拉伯人拒绝该计划,坚持反对犹太国家的设立。犹太复国主义者接受分治方案,尽管本-古里安预料到战争,并希望通过战争清空领土上的阿拉伯人。以色列独立的这场战争中,本-古里安指挥军队驱逐大部分阿拉伯人离开,同时许多中东犹太人逐渐移民以色列。

最后一战:“六日战争”中戈兰高地的一艘叙利亚坦克,摄于2019年2月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宣布与以色列开战,接着埃及官员公开威胁要“消灭”以色列,随着紧张局势加剧,许多以色列人开始对国家能否存续充满疑虑。出于恐慌,以色列在1967年6月对埃及实施了先发制人的攻击。出人意料的是,以色列国防军(IDF)的突袭,即“六日战争”,取得了戏剧性的胜利,这让以色列人对生存的恐惧转变为几乎无法抑制的胜利狂热,本-古里安甚至要求立即拆除旧城墙,以确保耶路撒冷永远“统一”。

从那以后,耶路撒冷一直是不可解决的冲突的情感核心。只有少数人意识到,从长远来看,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将威胁以色列的犹太人口多数地位及其本已脆弱的民主制度。尽管以色列在战争中获胜,1967年的战争实际上加剧了长期推动阿以冲突的根本紧张局势。

遏制还是灾难?

尽管看似合理的“两国方案”在历史上多次被提出,但几乎都未能超越设想阶段。极端主义势力的崛起和持续的暴力冲突,使得奥斯陆和平进程3最终破裂。

国际和平倡议的普遍缺陷在于未能正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对持久解决方案的共同抵制,冲突持续的主要原因其实是双方对“不可分割的土地”的不可动摇的承诺。显然,围绕对立民族观念的生存性冲突无法通过任何一方都不会支持的宏大解决方案来终结,但是冲突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合理的管理。

与此同时,美国和其他主要大国应投入更多精力和政治资本,确保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没有和平的世界”中能够找到更安全、更可接受的生存状态,而不是继续推进那些深受各方反对且无法持续的和平计划。【全文完】

Read more

被AI侵蚀的互联网

被AI侵蚀的互联网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互联网的基石。当用户通过聊天机器人而非传统搜索获取答案时,新闻、论坛、参考资料等内容网站的访问流量便会枯竭,其赖以为生的广告商业模式也随之崩溃。大型内容公司尚能通过“利诱与起诉”的方式与AI巨头博弈,但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小网站却无力反抗。面对这场生存危机,业界正紧急探索让AI为内容付费的新模式,因为这不仅关乎创作者的生存,更关乎开放网络乃至民主社会的未来。

By rogerlan
濒临破产的英国大学正在寻求更低成本的模式

濒临破产的英国大学正在寻求更低成本的模式

英国高等教育正陷入一场严重的财务危机 。其核心矛盾在于:一方面,政府长年冻结英格兰学生的学费,导致大学收入的实际价值不断缩水 ;另一方面,大学为吸引生源和提升全球排名,在豪华校园建设和行政人员扩张上支出巨大,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 。这种模式将高昂成本转嫁给学生,使其背负世界最高的平均学费和沉重债务 。文章进一步剖析,当前大学间的竞争并非基于教学质量,而是依赖于校园设施和排名的“军备竞赛”,这是一种无效且加剧财务困境的结构性问题 。面对这一不可持续的局面,文章探讨了如“终身学习授权”和将大学分类管理等改革思路,并指出在期望不断升高而可用资金日益紧张的矛盾下,英国高教系统已到必须变革的关头 。

By rogerlan
算法“围猎”青少年

算法“围猎”青少年

曾是游泳健将的美国少女卡罗琳·科齐奥尔 (Caroline Koziol) 说,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和TikTok“毁了她的生活”。在疫情期间,一次为了保持体形的健康食谱和居家锻炼的无意搜索,让她陷入了算法推荐的“雪崩”之中,最终被诊断出严重的厌食症。如今,她是全美超过1800名原告之一,参与了一场针对科技巨头的史诗级诉讼。此案的核心并非指控平台上的有害“内容”,而是直指其产品“设计本身”——即那些为了最大限度攫取用户注意力而精心设计的算法和功能,是否具有成瘾性和危险性,从而对青少年造成了系统性的精神和身体伤害。

By rogerlan